English

饮用水的消毒常见方法

发布时间:2024-01-26    浏览次数:330

水是生命之源,水质安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水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4.1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感官性状良好,不应含有病原微生物,生活饮用水中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不应危害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应经消毒处理。 饮用水的消毒常见方法有哪些?

饮用水消毒(Disinfection for drinking water)的目的是杀灭水中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绝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其中包括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以防止通过饮用水传染疾病。由于消毒处理并不能完全杀灭水中所有微生物,所以消毒处理是在达到饮用水水质微生物学标准的条件下,将饮用水导致的水介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氯气消毒法、臭氧消毒法、二氧化氯消毒法、氯胺消毒法和紫外线消毒是常见的饮用水消毒方法,不同的消毒处理工艺,在消毒后所产生的副产物、效果不同,采用的消毒方法也各不相同。

氯气在自来水制水过程中有所应用,氯气融于水后能够生成有消毒属性的次氯酸,次氯酸与水分子相似,是电中性的小分子,细菌表面是带负电荷,这样电中性小分子能非常快的扩散到细菌表面。次氯酸还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并且次氯酸还会让微生物病菌中的蛋白质合成酶被破坏,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氯气消毒具有成本低,工艺相对成熟,使用方便,有持续的杀菌能力,抑制管网中微生物的生长等优点,容易生成“三致”( 致突变、致畸、致癌 ) 等消毒副产物。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葡萄糖氧化酶, 或直接与细菌、病毒发生作用, 细胞的溶解消毒作用。目前,臭氧已广泛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对这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臭氧对多种细菌、病菌、真菌等具有消毒灭菌作用,臭氧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杀菌效率高。

氯胺的消毒作用是通过缓慢释放次氯酸而进行的,其消毒作用机理与氯气相近,通过穿透细胞膜,使核酸变性,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氯气加入到水中,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可以与氨气反应生成氯胺。氯胺消毒减少了三卤甲烷的生成,能长时间保持消毒剂的浓度,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消毒效果较低。

紫外线可在短时间杀灭细菌和病毒,物理消毒灭菌在水处理过程中有消毒灭菌作用。对环境污染小,但当水中的浊度、悬浮物浓度过高时,会影响水的消毒消毒效果。

目前,我国运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独具特色。二氧化氯不和水发生分解歧化反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水中保持较长一段时间,具有较强的渗透、吸附和扩散能力,进去细胞内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等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二氧化氯受到水中PH的影响较小,适用范围较大,所产生的副产物较少。同时在消毒过程中也不与有机物发生氯代反应生成可产生“三致作用”的有机氯化物或其它有毒类物质。同时还具有杀菌、漂白、除臭、消毒、保鲜的功能。需要现配现用。

其他消毒技术有高锰酸钾消毒、膜消毒法、电化学氧化消毒,生物活性炭消毒等,随着社会进步,水质要求提高,饮用水处理工艺不断提高,许多新的消毒技术不断被应用到饮用水的消毒方法中来,同时联合消毒的消毒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