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消毒剂分类及现场消毒评价
发布时间:2025-02-13 浏览次数:27
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剂:采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生物的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用于消毒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仅能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低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中效消毒剂:仅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致病性细菌芽孢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消毒剂。
现场消毒:发生传染病流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重大活动卫生保障时对现场环境和物品等进行的消毒。
目标微生物:具有确定的抗力并代表某类微生物、可供现场模拟评价使用的人工污染微生物。
一、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1、依据有效成分分类
按成分常见的可分为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含碘类消毒剂、环氧乙烷、胍类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 。
2、依据杀灭微生物能力分类
可分为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及高效消毒剂。
其中低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及亲脂病毒的消毒剂,如胍类消毒剂、单链季铵盐消毒液;中效消毒剂与低效消毒剂相比,杀灭范围更广,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分枝杆菌等微生物,如含碘类消毒剂、醇类和季铵盐复方消毒剂。高效消毒剂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孢子等微生物,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等。
3、依据用途分类
可分为一般物体表面消毒剂、空气消毒剂、水消毒剂、器具消毒剂、皮肤消毒剂等。
二、现场消毒评价
现场消毒过程评价:应包括消毒方案、消毒产品、消毒工作程序、个人防护。
现场消毒效果评价:应记录地点或对象、采样时间、数量、采样者、样本编号、名称、检验指标及依据、检验结果及判定等信息。
现场评价:是以检测消毒对象上自然菌的存在数量或(和)目标微生物是否存在作为判定依据。(对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和目标微生物明确的传染病疫源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时,首选现场评价)。
现场模拟评价:是以检测指示微生物是否存在或存在的数量作为判定依据。(对目标微生物无法检测、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疫源地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等级较高的污染如炭疽杆菌、新冠肺炎病毒等进行消毒效果评价时选择现场模拟评价)。
①物体表面现场模拟评价根据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选择相应的指示微生物。
②生活饮用水现场模拟评价选择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8099 作为指示微生物。
根据现场消毒评价对象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评价,见表 1。
现场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现场评价: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测方法
试验器材:
磷酸盐缓冲液(PBS,0.03mol/L,pH7.2)、采样液(在PBS中加入相应中和剂)、中和剂(经鉴定试验合格者)、无菌棉签、无菌规格板(5.0cm×5.0cm)、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等。
布点要求:
以桌面、地面、墙面、床头柜、便器、门把手等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为重点采样对象,在消毒因子难以达到的地方如抽屉、地毯、墙角等可增加采样点,每类采样对象采集样本不少于2个。消毒前、后采样点应成对设置,不得在同一区域内进行。采样总数不少于30个。
采样方法:
(1)消毒前采样:用无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采样液的棉签 1 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 5 次,并随之转动棉签,以无菌操作方式将棉签采样端剪入盛有 10mL 无菌采样液的试管内。不适宜用规格板的小型物体表面(如儿童玩具、门把手、热水瓶把等)可按件采样。
(2)消毒后采样:消毒至设定时间后,在消毒前采样点附近类似部位或同类物体进行,其步骤和方法同消毒前采样。
菌落计数:
消毒前、后样本于 4h 内送实验室进行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 20s 或用力振打 80 次,吸取1.0mL 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 2 个平皿,加入已溶化的 45℃~48℃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培养基 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 36℃±1℃,培养 48h,记录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结果计算:
按下列公式计算杀灭率:
K =(V0-V1)/V0 式中:
K—杀灭率
V0—消毒前样本平均菌落数(CFU/每样本)
V1—消毒后样本平均菌落数(CFU/每样本)